20221130-eps32wifi协议

router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Dd4y1B7RT
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1951093

802.11 协议精读19 wifi 的起源,诞生与发展

本来这一节打算开始讨论802.11e的内容,因为从无线局域网诞生到成型,尤其是演进的过程中,一个重要的起步点就是802.11e,很多在802.11n,802.11ac,802.11ah之中所引入的内容,实际上在802.11e中都可以发现其的引导,更一般而言,先行的802.11的MAC层协议基本都是按照802.11e中的EDCF,而不是传统的DCF。

然而,如果直接从802.11e开始谈及802.11协议的演进也有点冲突,因为从协议开始之初,或者说协议开始之前,实际上就一直处于演进的过程。所以本文就笔者个人所了解的部分,梳理下无线局域网协议WLAN的大致演进过程。

本文中的一些内容部分参考自下述引文:

《The Innovation Journey of Wi-Fi (The Road to Global Success)》
“THE HISTORY OF WI-FI”
《Ethernet:The Definitive Guide》

wifi 协议的起源

wifi 是一种WLAN 协议,即无线局域网协议,其历史或者说网络协议中的多地址接入协议的历史都可以追述到1971 年的ALOHAnet

Aloha协议的思想如下:“一个aloha节点只要有数据的话,该节点就可以立即发送。当该节点数据发送完之后,其需要等待接收方反馈的ACK。若成功接收到ACK之后,那么这一次传输成功。如果没有收到ACK的话,那么这一次传输失败。该aloha节点会认为网络中还存在另外一个aloha节点也在发送数据,所以造成接收方发生了冲突。最后这些冲突的节点会随机选择一个时间进行回退(backoff),以避免下一次冲突。若冲突节点回退完成,其才可以重新进行发送”。

CSMA/CD协议的思想如下:“节点发送数据之前需要持续监听信道,一旦节点发现信道空闲,则立刻发送数据,
。在发送数据的同时,节点持续监听信道,”探测” 是否有别的节点也在该时刻发送数据。
若传输过程中没有检测到别的节点的传输,那么成功传输。在成功传输后,节点需要等待帧间间隔IFG(interframe gap)时间后,可以进行下一次传输。
若在传输过程中,探测到别的节点也在传输,那么则检测到冲突。发生冲突后,节点立刻停止当前的传输,并且发送特定的干扰序列(JAM序列),用以加强该次冲突(用以保证其余所有节点都检测到该次冲突),在JAM序列发送完之后,节点随机选择一个时间倒数进行backoff。当backoff完成之后,节点可以尝试再次重传”。

IEEE 802 委员会所颁布的标准体系比较完善,其设置了多个不同的Group 用来指定不同场景下对应的协议

在网络发展中,无线通信不仅仅是无线局域网这一条发展脉络,其最主要的还是通信网络,不过由于本文仅仅是讨论无线局域网,对于通信网络的发展,笔者涉猎优先,所以不进行开展

民用网络的发展往往首先要通过政策许可这一关,在网络发展的起源地美国,其政策指的即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(US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,FCC) 所派发的牌照(即无线电频段的使用许可)。考虑到避免干扰雷达所使用的无线电频段,于1985年,FCC颁发了为工业(industrial)、科学(scientific)和医疗(medical)行业颁发了ISM牌照,这一次的频段许可开放了900MHz,2.4GHz,和5.8GHz这三个频段,当时仅仅允许节点采用扩频技术(spread-spectrum)来进行通信。

在ISM 频段之前,无线通信,比如无线广播以及电视广播都是采用专用的频段,这可以避免一些有害无线电干扰,而ism 频段之所以选择这些频段,是对于主要业务不重要,同时也是容易受到无线电干扰的频段

MAC层初始设计时就存在两种声音,一种是由IBM所代表的中心式控制(Merits of Central),一种是由NCR代表(包含NCR/Symbol Technologies/Xircom)所代表的分布式控制(Distributed Control Architecture)。最终是由NCR所代表的分布式控制思路获得初步的胜利。从笔者的角度而言,这也是后来在Wi-Fi协议,始终存在分布式(DCF,EDCA)和中心式(PCF,HCCA)兼容设计的开始。
PHY的初始设计中包含两种可能的扩频方式,跳频(Frequency Hopping)和直序扩频(Direct Sequence)。 这也是由于FCC一开始发放的ISM牌照,其仅仅允许扩频通信的方案存在。在协议设计之初,团队就无法在两者中仅仅取决一种,所以在初始协议最终颁布时,两种物理层扩频方案都是被支持的。

当下的hotspot 更强调的是一共为公共区域提供网络服务的热点业务,而最初hotspot 就是我们当前无线局域网基础架构模式,即存在一个无线AP 然后通过其连接如公网的架构

hotspot 的概念也是wifi 协议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,其是wifi 在商业应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,hotspot 的需求也大大推进了wifi 协议的发展,其中的漫游 安全 多AP 扩展的ESS 模式也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

实际上大家开始接触wifi 很多也是从802.11b 开始的,802.11b 是802.11 协议中的第一个里程碑,早期的带wifi 功能的笔记本,或者PSP游戏机,其所带的无线功能都是基于802.11b的

802.11a引入了一种新的物理层技术OFDM(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)。OFDM技术是于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的,但是当时其核心算法FFT复杂度较高,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,到90年代时OFDM技术开始通信工程具体采用。相比扩频技术,OFDM技术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。如上图所示,OFDM是通过时频关系的映射,将多个数字信号搭载到多个频域子载波上(如上图所示),然后通过IFFT合成,将这些数字信号一次性发送出去。通过OFDM,能够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率,提高传输速率。对于OFDM的细节,我们也会在以后进行展开,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。

802.11a当时没有受到很好的效果,主要还是频段的问题。因为当时FCC仅在5GHz频段上开放了OFDM技术,据《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LANs.802.11n and 802.11ac》一书所言,在1999~2000年间,美国非军事使用的5G频段仅仅只有几个指定的信道。而且由于802.11a和802.11b所在频段不同,所以新出的设备要同时兼容802.11b和802.11a就会造成成本增加,所以实际802.11a的实际应用很少。

当初实际上也是FCC 不允许在2.4GHz 频段上使用OFDM 技术,仅仅只允许扩频技术

2.4GHz 频段上也可以使用OFDM 技术

在2004年时,由于传统Wi-Fi的发展都在于其PHY层和MAC层的性能上,协议的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。故在04年时,专门针对Wi-Fi安全的协议标准802.11i正式颁布,实际上,这个时期也有一个中国尝试发起的协议WAPI,也是针对该问题而言的。

802.11n 的核心技术概念是MIMO 之前的无线通信我们都是单天线的传输系统,在mimo 的设计上,我们可以通过多根天线,并行传输多个不同数据,从而提高传输速率,提供更高的系统带宽

实际上在网络发展中,各个不同源头的技术实际上是时有交互的,然而,是否成功,还是要根据市场和时机的检验,
好比wifi 虽然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,而wimax 则没有被广泛采用

在2010年时候,在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下,FCC同意在未来增加500MHz新频段用以无线通信,该500MHz是分散在多个不同的频段下,具体是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进行的设定。

打赏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

微信分享二维码
  • Copyrights © 2015-2024 TeX_baitu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